王侯之门无固蒂,天下纷纷望桃李。前年已闻罢鹿鸣,盛时未见歌麟趾。
我亦江湖一散人,倒著扁舟来甫里。平生项君喜见面,日以诗书相砥砺。
支持大厦在梁栋,人间遗此梓与杞。姑苏台上吊夫差,沧浪亭前悲子美。
青春寥落一杯酒,白日萧条二三子。人生有时遇不遇,孔子犹然叹雌雉。
高斋幸不废吟哦,自嚼宫商含羽徵。羹鱼可有松江鲈,苜蓿阑干充二簋。
纸帐宵酣竹外风,铜瓶晓泣花根水。有人携妓或东山,为客开樽谁北海。
长腰白米自可炊,断股青齑仍杂旅。客中一饱亦分外,稍自损之令近里。
屠牛沽酒趋下俗,颓然谁能为之起。肉食者谋不及此,我亦任之而已耳。
南国花开烂如绮,酒光照日生云母。为君痛饮为君醉,自古浊醪有妙理。
熙宁十年秋,彭城大水。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,水及其半扉。明年春,水落,迁于故居之东,东山之麓。升高而望,得异境焉,作亭于其上。彭城之山,冈岭四合,隐然如大环,独缺其西一面,而山人之亭,适当其缺。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;秋冬雪月,千里一色;风雨晦明之间,俯仰百变。
山人有二鹤,甚驯而善飞,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,纵其所如,或立于陂田,或翔于云表;暮则傃东山而归。故名之曰“放鹤亭”。
郡守苏轼,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,饮酒于斯亭而乐之。挹山人而告之曰:“子知隐居之乐乎?虽南面之君,未可与易也。《易》曰:‘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’ 《诗》曰:‘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’盖其为物,清远闲放,超然于尘埃之外,故《易》《诗》人以比贤人君子。隐德之士,狎而玩之,宜若有益而无损者;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。周公作《酒诰》,卫武公作《抑戒》,以为荒惑败乱,无若酒者;而刘伶、阮籍之徒,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。嗟夫!南面之君,虽清远闲放如鹤者,犹不得好,好之则亡其国;而山林遁世之士,虽荒惑败乱如酒者,犹不能为害,而况于鹤乎?由此观之,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。”山人忻然而笑曰:“有是哉!”乃作放鹤、招鹤之歌曰:
鹤飞去兮西山之缺,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。翻然敛翼,宛将集兮,忽何所见,矫然而复击。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,啄苍苔而履白石。
鹤归来兮,东山之阴。其下有人兮,黄冠草屦,葛衣而鼓琴。躬耕而食兮,其馀以汝饱。归来归来兮,西山不可以久留。
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《放鹤亭记》。
陶令还家日,欢迎走仆僮。人间长见画,林下复添公。
物色殊相近,遭逢夐不同。飞腾会明盛,扬历践昭融。
苕水犹遗爱,横山早息戎。全归渠亦喜,远涉路何穷。
指点桑榆茂,传观里巷空。挽衣参稚子,扶杖杂村翁。
黄菊霜前约,青山雨后功。行藏自吾道,消息任天工。
晚景看如此,皇恩信有终。丹青如解写,何羡洛城东。